中国商报(记者 涂瀚文 赵熠如)今年夏天,文旅市场迎来“最火暑期档”,不少景区“趁热”推出文旅新玩法,凭借特色体验与文创博得游客青睐。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暑假期间国内市场较2019年实现全面增长,研学游、沉浸式体验、“反向旅游”等成为消费热点。
家长和孩子在河南省开封市博物馆参观研学。(图片由CNSPHOTO提供)
【资料图】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今年暑假,各大博物馆成了文旅市场的“顶流”。在携程平台各景区类目中,博物馆门票预订量超越主题公园位居榜首,暑期博物馆类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两倍。北京、西安、南京等热门旅行城市均有多家博物馆出现“门票秒空”的盛况,不少游客对此表示,心仪的博物馆“一票难求”,给出游带来了挑战。
“提前半个月全家人就每天掐着点抢北京故宫和国博的票,好不容易约上了,这才安排的机票、酒店。”沈阳的游客王先生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他从今年五一就计划带孩子到首都逛博物馆、游览名胜古迹,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陶冶情操,但是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景点非常考验手速,因此一再地推迟游玩计划。
也有游客另辟蹊径,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参观相对冷门的专题类博物馆、名人故居,如北京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中国紫檀博物馆、齐白石旧居纪念馆等。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7月以来,“小众博物馆”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935%,攻略笔记数量增长224%。
在持续升温的“博物馆热”之下,各地文博场馆多措并举,借力互联网平台进一步优化服务。多家博物馆在暑假期间取消了周一闭馆的惯例,并推出延时参观服务、夜场专题活动等,为游客提供更多的参观机会。美团文旅研究院院长路梦西对此表示,“博物馆热”折射出深厚的文化自信,行业参与者需不断创新供给、优化服务,通过线上线下合力,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
个性化主题游走红
“博物馆热”背后是井喷式增长的研学游需求。今年暑假,积压三年的“遛娃”需求终于得以释放,让孩子行万里路、增长见闻的“单飞”或亲子研学项目成为了旅游市场最热门的主题之一。
携程数据显示,今年暑期研学游报名人次较去年增长了两倍,该平台上的历史人文、科学探索、亲近自然品类订单数较2019年都有大幅度增长。在国内研学产品中,北京、内蒙古、青海等地研学产品销量排名靠前,其中北京一地的游学、研学产品报名人次与疫情前相比增长了近两倍。
为了提升研学游的“含金量”,让孩子们真正学有所得,一些文博机构与研学机构、教育机构深度合作,专门开发了面向博物馆研学团的课程与体验项目。例如,中国紫檀博物馆在暑假期间接待了多个以中小学生为主的研学团,为其提供紫檀文化讲解、檀雕技艺展演、榫卯拼装体验、馆长合影等丰富体验。
此外,“课本游”“访古之旅”“反向旅游”等个性化旅游线路也成为不少游客的新选择。有人把语文课本变成了旅行地图,身临其境,重温那些年背诵过的名篇佳句;有人“跟着诗词去旅行”,带着情怀打卡潼关古城、古梁园遗址、瞿塘峡、洞庭湖等“诗人同款”;有人避开人潮、远离喧嚣,前往小众目的地享受高性价比的酒店、餐饮等。
去哪儿大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暑期,冷门目的地城市酒店预订量同比2019年增长1.2倍,中高星酒店预订量涨幅超1.5倍。儋州、鹤壁、临沧等地高星酒店预订量同比2019年增长超2倍。据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肖鹏分析,选择非著名旅游小城“反向旅游”是新时代的出游方式,在不久后的十一也将成为更多游客的选择。
文旅新玩法“出圈”
“现在的博物馆、景区变得越来越会玩了,时隔多年再次打卡南博,多了新的惊喜。”北京游客小莫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游览南京博物院的经历,除了观赏馆藏文物大饱眼福,她还品尝了双鱼瓶雪糕,收获了造型精美的芙蓉石蟠螭耳炉冰箱贴和盖满博物馆印章的集章本。
随着旅游市场的蓬勃复苏,不少游客表示,在旅途中遇见了不少新鲜事儿,从五花八门的文创到精彩的沉浸式体验,这些文旅新玩法令他们眼前一亮。
比起拍照留念,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旅行——在博物馆看完展览,再逛逛文创店“把文物带回家”。前不久,甘肃省博物馆以铜奔马、鲵鱼纹彩陶瓶、红陶人面像等文物为原型的“显眼包”毛绒玩具火爆全网,为兰州旅游业赢来不少关注。南京博物院的卡通国宝印章把馆藏文物变成了表情包,更贴近参观者的生活。
沉浸式体验的热度也在持续攀升。去哪儿平台显示,今年暑期沉浸式文史景区热度环比6月增长2.7倍,该平台较为热门的沉浸式景区包括无锡灵山小镇·拈花湾、西安长安十二时辰街区、洛阳洛邑古城等。消费者表示,七夕游洛邑古城,与扮演织女、红娘的工作人员对诗,完成打卡任务后让月老系上姻缘红线,再穿着唐制汉服拍一套夜景写真,这趟“穿越之旅”是一次独特而难忘的体验。
业内人士认为,层出不穷的新场景、新玩法有望助力更多旅游景区“破圈”发展,进一步释放文旅市场消费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