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0后,离婚后立遗嘱,房产留给儿子,父母大骂:你在防着我们

时间:2023-05-09 15:14 来源:东方资讯

44岁的王方辰今天要做一件“人生大事”。

在出发前,她特意穿上一套正式服装,准时到达了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一登记中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她要在生前,立一份遗嘱。

她放眼望去,在大厅里的基本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年人,但也不乏像她这样的年轻人。

甚至还有一些00后,那青春洋溢的脸庞上,带着和年龄不符的淡然眼神。

根据《2022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数据显示:近九年来,立遗嘱人群平均年龄下降了近10岁,其中,处于30-39岁的人起码有三成。

立遗嘱人群的“年轻化”,已经成了一种趋势。

在那遗嘱背后,用白纸黑字浸透出的,其实是年轻人的无奈、敬畏,以及身上随着陡变的社会而不断被加码的重负。

他们不怕“晦气”,只怕意外发生时,来不及跟世界体面告别。

王方辰坐在登记大厅里等候时,手里揣着一个档案袋,里面正装着房产本、银行卡等公证文件。

当她抬头时,便看到面前有一块电子屏幕,上面写着:

“录像时不要哭泣,立遗嘱是开心的事情。”

不同于垂暮老人,年轻人立遗嘱时,心中仍怀着对生命的依依不舍,王方辰对此更是感到有些奇妙和兴奋。

接下来,登记人员终于喊到了她的名字,她便开始登记办理遗嘱。

订立遗嘱的流程其实相当严谨且仔细:

首先,她需要和遗嘱咨询师进行几轮沟通;

然后,咨询师会替她草拟文书;

接着,她要接受精神鉴定,在现场进行人脸和指纹识别。

最后,要在密室里进行关于遗嘱的录像。

在密室里录像,是其中一个极为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不出纰漏,里面除了一位登记员外,还会有两位见证人坐在旁边。

在登记员的提问下,王方辰确认了自己的财产,包括房屋、存款等,这都是她打拼了二十多年的积蓄。

这整个过程中,王方辰几乎都是绷着的,生怕犯了错误,导致流程出错后要从头再来。

当所有物资清点完毕,一切都完成以后,工作人员会封印遗嘱,并将遗嘱卡交予她手上。

王方辰选择将这份并不丰厚但沉甸甸的遗产交给自己的2位外甥女。

据白皮书显示,大多数未婚、不婚人士会选择父母作为受益人,剩下的18.18%会选择朋友等非法定继承人。

但也有例外,遗嘱库曾接待过一位单身姑娘,她将房子留给了父母,居然把存款留给了初恋。

王方辰没有爱人,没有孩子,年迈的父亲将会先她而去,所以她选择了外甥女,作为受益人。

在回答完一切问题后,她静静签上了自己的大名,并需要在大厅里等候长达90分钟的审核时间。

王方辰站在大厅足足十分钟之久,才突然感到一度停滞的思绪开始重新流动,周围交谈的声音又再次进入到了脑中。

她跟朋友打了通电话:“很奇妙的感觉,像自己死过一回。”

从此,心中的一些重担和焦虑似乎一并减少了许多。

其实,王方辰还算年轻,也并非患有绝症,但在面临了亲人的变故后,中年未婚的她,加快了对“后事”的规划。

王方辰在大学毕业后,便从江西来到了北京打拼,先后从事过外贸和金融行业。

原本在二十来岁时,她还会对组建家庭一事充满希冀,可终究没能和对方走到最后。

自此,她便一心扑倒在事业上,辛苦打拼了20多年后,终于在北京买了一套房子。

在北京有房有车,还未婚,王方辰的小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对于70后的王方辰来说,本来不必为身后事的安排而着急。

但就在2021年,一场变故却突然而至。

她的母亲之前因摔倒而卧床两年,在一天夜里忽然撒手人寰,留下了老伴儿和尚未来得及分配的遗产。

父亲因为母亲的去世深受打击,加上年事已高,只管每日待在房中,默然放空。

尤其是如今,随着社会节奏和压力的逐渐增大,猝死的新闻并不罕见。

比起寿终正寝,许多年轻人更担心的是,可能自己来不及安排一切,便有意外发生。

他们害怕,到时候不知道能否保住自己辛苦打拼的财产,不知道能否保障家人的权益,更不知道自己的虚拟账号到时候会变得怎样……

种种的担忧萦绕心头,再加上法律和自我意识的增强,最终迫使着年轻一代们走进了中华遗嘱库的登记中心。

和传统老人所认为的“晦气”不同,下定决心要立遗嘱的年轻人,往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因为立遗嘱这件事,不仅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也是对一个人这辈子所拥有的一次完整梳理。

在立完遗嘱后的他们,并非把日子过得更加消极,相反,都有了更积极地面对生活的勇气。

毕竟,在登记中心的密室里录像时,他们难免会想象:

当自己去世后,家人朋友们看到这段视频和这份遗嘱时,又会有怎样的反应。

幸好他们还活着,还来得及交待一切,而他们能传递的不仅是财富,其实还有爱。

就像日剧《非自然死亡》里所说的那句话一样:

“如果有话要说,只能趁活着的时候啊。”

尽管年轻人们依旧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到底哪一个会先到来。

但我们可以更加努力地生活下去,保持健康与快乐,才能让开封那份遗嘱的日期,再往后多延长一些。

所谓向死而生,不过如是。

-END-

参考资料:

1.贝壳财经 《年轻人遗嘱里的人生“后事”》

2.新周刊 《未婚不婚女性,扎堆立遗嘱》

3.界面News 《立遗嘱的年轻人:我把数字资产写进遗嘱》

4.半月谈 《年轻人也开始立遗嘱了?生前规划“身后事”不必忌讳》

5.真实故事计划 《立下遗嘱的年轻人》

6.人民网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立遗嘱了》

作者:莫葱葱

责编:柳叶叨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我,90后空姐,做陪诊师月入2万,表面光鲜,其实背后水很深

扑克牌里的历史人物,你了解多少,这十二位人物个个都大有来头

可那笔遗产对王方辰以及6个姐姐来说,似乎就成了感情产生裂痕的源头。

尽管最后她们都对遗产的分配达成了共识,但感情就像镜子,碎了便再也拼不回去了。

王方辰不由担心,如果有天她忽然走了,她的那些财产该给谁?到时候又是否会再次引发家庭纷争?

就算她不为他人着想,至少也要为了自己。

她想起,有一次发了高烧,在家里躺了一天,醒来发现根本无人知晓。

她甚至怀疑,如果自己从世界上“消失”了,起码一个月后才会被人发现。

在种种担忧之下,王方辰决定立一份遗嘱,将遗产留给两位她所信任的外甥女。

“我把财产留给她们,希望她们可以为我养老。”她道。

根据白皮书显示,近六年来,未婚、不婚者订立遗嘱的人数正在不断增加。

到2022年为止,立遗嘱的单身人士共有1369名,其中,女性的比例超过七成。

同时,我国的单身人口数量也从2013年的1.7亿人,突破为2018年的2.6亿人。

随着这一群体的体量逐渐“壮大”,将来也势必会有更多的单身人士会提前考虑身后事。

而像王方辰这样的未婚女性正开始扎堆立遗嘱,某程度上,也折射出对这种社会趋向的思考:

当大批大龄单身人士正在老去时,是否能以指定遗产继承人的方式,为自己的暮年挣得些许照料和尊严。

有的单身人士是担心自己会晚年凄凉,但有的则是在相信人性面前,选择了相信法律,提前保障幼子的权益。

32岁的甜茶是一家创业公司的合伙人,同时,还是一位单亲妈妈。

她的办公室位于某大城市的一栋联合办公大楼里,除了她的公司以外,旁边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创业公司。

给自己打工不见得就比替别人打工轻松,身为合伙人的她,时常忙得像陀螺一样转。

她不仅要起早贪黑,还要坐着飞机到处出差,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的时期,一旦想起手下养着的那几十口人,她时常感到压力大得要失眠。

甜茶便称:“在我们那栋大楼,无论夜里几点,都有人刚准备下班。”

连轴转的她很快有过几次身体不适的情况,例如胸闷、头晕等,可她从来没有把遥远的死亡跟自己联想起来。

直到有一天,她走出办公室时,遇到隔壁公司的CEO。

他们一如既往地在电梯里打了声招呼,那位CEO明明比她还年轻几岁,面相看着却像苍老了十年,眼底下永远挂着一抹无法消除的青黑。

CEO说他已经在办公室睡了快一个多月了,每天都忙着和时间赛跑,生怕哪天被市场抛弃。

甜茶与他交换了一些行内的信息和创业焦虑,说到一半,两行鲜血忽然从对方鼻子下淌了下来。

甜茶心里一惊,他却不甚在意地用纸巾擦了擦,开玩笑地说:“看来要给自己多买几份保险了,压力太大,说不定哪天就猝死了。”

见他云淡风轻,甜茶也不甚在意,这只是他们创业人繁忙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而已。

没想到仅一周后,她便收到了这位CEO因突发疾病而去世的消息,顿时整个人陷入了震惊之中。

尽管我国法律是保护人们的虚拟财产的,然而目前在网络账号的继承方面的规定,还属于一片空白。

有的年轻人像小骆一样,希望朋友可以保留自己的账号;但也有不少人扬言,希望到时候朋友能帮忙把社交平台的内容都全删了,省得有人翻看。

但不论如何,00后的自主意识都相对比较强,对于立遗嘱一事,他们没想过那么多,只是觉得这是可以由自己做主的事情——“很酷”。

同时,这也会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掌控感,反而能更好地生活下去。

一直以来,国人看待死亡讳莫如深,甚至连“死”字都不能提,这使得许多人很少去思考自己的身后事。

可以说,在我国的教育里,是缺失了“死亡教育”这一环的,然而,这其实也是人类生命中的重要一环。

死亡并不是你不提及,它就不存在的,无论你是富裕或贫穷,年轻或年老,都会有直面死亡的那一刻。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